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
發布日期:2015-11-13
融資擔保實際上是一個信用風險的共享和分擔機制。擔保對象主要是自身資信等級不高的主體,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。一個國家的融資擔保體系,實際上主要就是中小企業融資擔保。
中國融資性擔保體系現狀
我國融資性擔保體系具有以商業性擔保公司為主、整體還不夠發達、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不夠等特點。截至2012年末,全國融資性擔保行業共有法人機構8590家,其中,國有控股1907家,占22.2%;民營及外資控股6683家,占77.8%。融資擔保仍不夠發達,在保余額與GDP的比例仍較低。2012年末,在保余額21704億元,占當年GDP的4.18%,而韓國、日本的這一數據在2009年已分別為6.4%、6%。
融資擔保在中小微企業貸款中占比仍偏低。2012年末,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余額為11445億元;2012年,銀行業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14.8萬億元,不考慮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口徑差異,融資擔保的小微企業貸款占銀行業的7.73%。2009年,韓國的中小企業貸款中由信用保證機構擔保的比例為24.3%,是我國的3倍以上。
法律規范仍停留在對商業性擔保公司的監管,并沒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規范擔保體系。2010年3月,中國銀監會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《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》(以下簡稱《辦法》),規范的對象是公司制融資性擔保機構,即依法設立、經營融資性擔保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。該《辦法》也只是做了操作層面的規范。2013年2月20日,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準,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(以下簡稱“協會”)正式登記成立。這個協會仍是由監管部門主導的,是一個行業自律性組織……